(记者 钱丙申 通讯员 陆晓旭 黄丽江 刘晁)夫妻之间,美在相敬如宾。家人之间,美在相处默契。以细水长流融入日常生活,温润血脉亲情,看似简单,却是生活的艺术。在这方面,双河彝族乡的袁勇强一家,就是晋宁区第五届最美家庭中的好榜样。在中国传统的“七夕”来临之际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人的故事。
“七夕”快到了,作为袁勇强的妻子,徐艳打算带上暑期放假的儿子一起,从昆阳到双河彝族乡去看望自己的丈夫。出发前,徐艳都会带上袁勇强喜欢吃的水果和零食。这是一种最平常、最朴素的表达,对于这个家庭来说,这样的方式,司空见惯,早已经融入血脉亲情,经年如斯。两地分居,山路遥远,30公里的路程,对于徐艳来说,为了一家人团结,她的每一次出发,都充满了期待。
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儿子,袁勇强显得十分开心,这位朴实的汉子,总是用最朴实的言语,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喜悦。
袁勇强不仅爱家,也爱他工作了21年的地方,每次儿子回来,他都要给孩子介绍双河彝族乡的山山水水和发展变化。
今年已经44岁的袁勇强,是地地道道的双河人。1997年,袁勇强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到双河彝乡政府工作。过去的双河彝族乡,环境不好,条件艰苦,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出行基本上靠走,通讯基本上靠吼。环境艰苦,山外来的干部都呆不住,干上三五年就提出申请调走,人员走了一拨又一拨,可袁勇强始终不为所动,默默地坚守着、奉献着。21年来,他先后在林业站、扶贫办、党政办、企业办和民政办等多个岗位上工作过。无论从事何种工作,在何种岗位,他都立足岗位、勤勤恳恳、奋发进取、勇于奉献,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,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。每年评比先进,乡里的光荣榜上都有他的名字。提起这些,袁勇强的岳父岳母都赞不绝口。
高强度的工作,超负荷的压力,使得袁勇强廋弱的身体不断亮起红灯。2009年9月,他被诊断患上早期结肠癌。多年来,妻子下岗没有工作,靠开服装店帮补家庭开支。面对疾病,袁勇强没有意志消沉,在积极做好治疗的同时,仍然带病继续干好本职工作,并没有因为生病就推开急难险重的工作。多年来,他一直靠着顽强的意志,对工作的坚持,与病魔战斗着。他说,自己以前是战士,现在依然是战士,没有什么可以打垮我。有位公司老总看中他出色的人品和能力,提出20万元年薪聘请他做助理,被他婉言谢绝。同事不解,问他这样的好事你为哪样不干,他说:“金钱和财富并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,有意义的人生,除了事业外,还有亲情、友爱、奉献。我的母亲原来在乡政府工作,我的童年是在双河度过的,双河椿树营现在还有我家的老宅,现在我能在双河工作,这是一种缘分、一种幸福,也是一份责任。”说到自己的家庭,说到自己的妻子,袁勇强满口感激的,还是自己的妻子。
多年来,袁勇强多次被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,还被评为昆明好人、昆明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,在今年区委宣传部、区文明办、区妇联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五届最美家庭评选中,袁勇强一家又获得了评委会的一致认可。
经营好家庭,经营好婚姻,经营好工作和事业,是袁勇强一家人心有灵犀的准则。在这个小小的家里,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,在最平常、最简单的生活中,彼此之间的那份相守与尊重,关爱与牵挂,是这个家庭里最和谐的音符。
身为双河彝族乡安监站站长,袁勇强在总结自己一家获得最美家庭的感言时,结合工作实际,用一句很幽默的话,总结了一个20多年来藏在心里的幸福秘诀。
|